用激光雕刻“建党百年”主题椴木作品、把不同形状的贝壳拼贴成“大熊猫”、在茶香陶土中感受“慢工出细活”……4月23日,大连工业大学校园里人潮涌动,热闹非凡。在“五一”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,以“匠心传承 劳动筑梦”为主题的沉浸式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这里举行。活动共分为全景式成果展、多维体验课堂、非遗大师工坊与劳动精神大讲堂四大板块,吸引全校1200余名师生深度参与,展示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成果。

在“劳动教育特色成果展”现场,由100余件师生作品搭建而成的劳动教育成果展吸引了大家的注意。苏绣工艺的国风挂饰、以“乡村振兴”为主题的大型中国结、融合高分子材料的“色母粒”拼画,多种科技艺术作品琳琅满目。校园的非遗大师传承工坊里,十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携独门技艺亮相,为学生们打造“可触摸的非遗课堂”。首届传统工艺大国非遗工匠王美江用木材边角料拼贴出《雪乡情》;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金吉与学生们一起现场制作贝雕。参与制作的同学兴奋地表示,这种“手把手”地教学拉近了非遗与他们的距离,真正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。

活动还特别设置劳动体验环节,茶艺、陶艺、插花、结绳等多个门类的劳动体验课程累计接待师生200余名。活动期间,第九十八期博慧讲坛也在图书馆开讲。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贺严以《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的时代密码》为题,为学生讲述“当代大国工匠”的故事,传递“把平凡工作做到极致”的理念。

近年来,大连工业大学立足轻工学科优势,以劳动教育为重要抓手,通过开办东北地区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、开设劳动教育精品实践课等举措,构建“五育并举”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。未来,大连工业大学将持续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实践,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感悟匠心,锤炼品格。
编辑/司炳昺
审核/司炳昺、张紫诺、杨树成